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概念 >

清源街道一核三圈激活垃圾分类新动能

2023-08-04 23:33:34    来源:北京时间政务新媒体

垃圾分类牵着民生,连着文明。清源街道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通过搭建“宣传圈”、升级“巡查圈”、扩容“志愿圈”,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、专业化管理,让分类更高效,管理更精准。

搭建“宣传圈”立体式全覆盖


【资料图】

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,是促进文明习惯养成、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保障。街道将垃圾分类宣传与社区日常工作紧密结合,多线并进全面覆盖,通过打造立体式宣传矩阵,让垃圾分类走入千家万户。

近日,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走进红木林小区,现场,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册、面对面讲解、提问互动和互动游戏等形式,向参与居民传播了垃圾分类理念,进一步增进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。

为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楼门、进家门,街道联合社区、物业等力量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宣讲区、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通过“点对点”“面对面”的学习形式,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楼门、进家门。

此外,24个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、楼门长、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,深化入户宣传工作,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公益课堂、广场地推集市,举办资源回收、变废为宝、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,进一步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理解与支持。

为营造垃圾分类知识时时处处可学的氛围,街道借助居民微信群、宣传栏、“清源e讯”微信公众号、《清源》报等宣传阵地,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政策和环保知识,引导居民主动分、习惯分、准确分。

升级“巡查圈”自查自纠成日常

“这个桶站的其他垃圾里混有可回收物,可以在居民投放的时指导得更精准一些。”“垃圾分类桶站位置指示牌是否能放到更加显眼的位置?”这是街道垃圾分类专项小组日常巡查的一幕。

为实行全要素监管,清源街道针对垃圾流转的各个环节,成立垃圾分类专项小组,建立“周巡查月考核”工作机制,针对52个小区内的垃圾桶站、大件及装修垃圾暂存点和垃圾驿站,开展14项检查,涵盖公示牌是否规范、桶站周边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。

检查后,专项小组建立垃圾分类自查自纠台账,对垃圾分类机构和物业公司工作情况进行公示通报,鼓励先进小区继续保持,督促存在“不及格”点位的小区物业立即整改。此外,针对问题较多的社区、住户建立薄弱清单,挂账督办。

通过“督查-反馈-复查”的闭环模式,推动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规范,督促社区做好垃圾分类驿站管理,共同推进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。

扩容“志愿圈”培育“随手分”习惯

为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,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,街道协调各方合力参与垃圾分类,探索实现共建共管的目标。

在枣园社区,一支由青少年、党员、骨干力量、拾荒者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,正成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力量。

今年5月,枣园社区成立“枣愿”志愿服务队,前期,社区通过走访调研、招募推荐等方式广泛动员,共吸引20余位居民参与。

为提升志愿服务实效,社区根据个人特长及技能细分为垃圾分类普法监督队、垃圾分类骨干先锋队和垃圾分类小小宣讲团3支队伍,并邀请专业公司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技能培训,为志愿队伍赋能。

如今,“枣愿”志愿服务队正活跃在社区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,每天上午7:00-9:00,下午6:00-8:00,普法监督队队员均在桶前值守,借助“绿色当铺”小程序厨余拍照打卡平台,协助居民完成积分打卡。同时,8名小小宣讲团成员不定期深入楼门开展敲门行动,向邻居发出垃圾分类倡议,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品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